創立與紮根期:1960年代至1995年

本機構的服務始於1950年代,中華基督教循道會因應大量中國移民及觀塘新市鎮發展,在區內設立幼稚園及小學。教會透過診所服務、物資派發、關懷探訪及社區活動,支援貧困居民。
1963年10月6日,循道公會觀塘堂成立。隨著區內發展及社會需求增加,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籌募三十萬元予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牛頭角花園大廈,而香港房屋協會則撥出百靈樓地下作為社會福利及宗教活動用途,「觀塘循道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1995年,中心正式更名為「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正式確立服務方向與組織架構。

服務拓展與專業化:1982年至2010年代初

長者服務方面,1997年設立「藍田樂齡長者中心」,2014年轉型為「藍田樂齡鄰舍中心」,支援體弱及隱蔽長者。為應對觀塘區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2008年於牛頭角玉蓮台開辦「關懷長者中心」,提供多元社區服務,包括「生前顧後計劃」等生死教育。

此階段,機構在家庭、青少年、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及長者服務方面,均取得重要發展與專業成果。

青少年服務方面,1983年及1993年分別在牛頭角及藍田設立青少年中心,2002年合併為「牛頭角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同年參與教育局「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關注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童及家庭需要,並於2011年成立「樂學評估及訓練中心」,為2至25歲SEN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評估、訓練、輔導及家長教育等支援。2014年,「樂學評估及訓練中心」成為社會福利署常規資助的 「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TSP)」項目認可機構。

隨著社會發展,機構服務不斷拓展並邁向專業化。1982年起,獲社會福利署資助開辦「家庭生活教育組」,推動家庭問題的預防與支援。其後透過基金資助,推出多項家庭支援計劃,如「離開抑鬱—同譜家庭協奏曲」及「陽光幼苗-學前社會工作服務」,協助情緒困擾的父母及年幼子女,支援親子及夫婦關係。

多元創新與跨界協作:2010年代中至今

長者服務方面,2021年「關懷長者中心」獲公益金資助進行翻新工程,2024年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提供中心及家居照顧服務,促進居家安老。

社區服務方面,機構自2005年起開辦食物銀行,並於2009年承辦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天糧網--短期食物援助」計劃。2006年,設立「神愛關懷中心」及「基層家庭服務支援站」,支援新移民及弱勢家庭。面對房屋問題,機構積極倡議並推行社會房屋計劃,2018年成立服務隊支援花園大廈重建居民。2021年重組社區服務,成立「入息改善服務隊」、「社會保障服務隊」、「房屋關注服務隊」以及「基層家庭服務隊」,推動協作網絡,支援弱勢社群,建構關愛社區。

機構持續拓展服務地域與深度,將服務拓展至其他區域,並積極建立跨界別合作,應對日益轉變的社會需要。

青年服務方面,機構與循道衞理聯合教會觀塘堂於2007年合作開辦「Methodist City Space」,關注並支援區內流動在職人口。近年推展「職場新里程」計劃,支援初職青年精神健康與就業挑戰。

進入21世紀10年代中後期,機構積極推動服務創新與跨界協作,回應多變的社會需求。
在學前社工服務方面,機構於2019至2024年連續獲社會福利署合約,為43間學前單位的幼兒及家庭提供支援,2019年及2020年成功投得社會福利署的「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 合約,並於 2023年及2024年進一步投得恆常化服務合約。

復康服務亦持續深化,2019年獲社會福利署資助開設「樂學幼苗中心」,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OPRS)」;2021年獲食物及衛生局資助推行「躍動同行先導計劃」,支援輕度至中度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ADHD)兒童及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