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留情 - 編織共融花園計劃 : 社區跨代探訪
為期三年的社區共融計劃,『歲月留情─編織共融花園』已經結束!計劃旨在連結不同世代的居民互助支援,增進不同社群的認識和接納,促進個人及社區的健康發展。我們特別製作回顧影片,記錄計劃的點滴,並收錄老友記與街坊義工的心聲。 特別感謝街坊義工的無私付出!🙏 這份心意溫暖了花園大廈的長者,也展現了鄰里互助精神。💪 花園大廈重建在即,在迎接新的轉變時,我們相信街坊的情誼將繼續長存!❤️
歲月留情 - 編織共融花園計劃 : 長幼共融
『歲月留情─編織共融花園』計劃的核心理念是推動長幼共融,我們希望藉著長幼共融活動讓花園大廈內的小朋友及長者得以聚首一堂,在互動環節中彼此認識、接納、甚至改變固有的印象。 今次不如我地一齊睇吓參與「長幼聚腳地」的參加者─馮生馮太及廖大哥的訪談,了解一吓佢地又有甚麼得著及感受! 花園大廈重建在即,在迎接新的轉變時,我們相信街坊的情誼將繼續長存!❤️
「大大聲講花園大廈」社區空間設計成果展覽活動花絮
「大大聲講花園大廈」社區空間設計成果展覽於2025年3月22-25日舉行,展覽展示了One Bite Design Studio 社區設計師團隊帶領居民共同構思的方案,同時亦邀請到嘉賓分享如何建立更共融嘅公共環境。 目睹居民親手製作的空間模型得以展出及公眾人士的投入參與實在令人感動,由兒童遊樂設施到長者休憩區,每個方案都反映真實需求,真正體現「社區規劃由下而上」嘅精神!
觀塘工匠訪問企劃
觀塘工匠訪問企劃記錄了十一位花園大廈工匠的口述歷史故事,他們的故事既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觀塘工業的變遷,也反映上一代人的精神面貌。
葉生早在入住花園大廈前一直在觀塘區居住和上班,他直言入住「花樓」(花園大廈一期,樓宇名字以花卉命名,早年已完成重建)後不論租金和居住環境都比以往居於天台屋優勝。葉生早年在南洋布廠工作,做長夜班,看管十幾台織布機。工作艱辛不在話下,但也樂得有不少日間玩樂時間。當年工廠宿舍的情景,參與工會活動的經歷,也是葉生歷歷在目的回憶。
嚴女士早年居於房委會的安置區時,常因惡劣居住環境而擔驚受怕,幸而遷入花園大廈居住質素大大改善,嚴女士更盛讚花園大廈風景一流,由於地勢高能看見對岸的會展及觀賞煙花。嚴女士自小在家習得縫紉手藝,從此與車衣結下不解緣,先後在製衣廠及拿外發回家做車衣的工作,賺取收入幫補家計。回首當年,生活縱然艱苦,嚴女士卻樂觀積極,從無自怨自艾,從容面對生活的高低起跌,偶而出現的小確幸更令嚴女士開心得無法入眠。
「如果可以住係返工地方既附近就好了...」這句心聲相信會得到不少「打工仔」的共鳴,當初在觀塘工廠上班的吳女士也是因為方便上班而申請入住花園大廈,她表示好喜歡花園大廈環境好和交通四通八達。吳女士回憶起當年工廠工作頗為辛苦,加上又要照顧年幼的女兒,幸好工作上得到老闆賞識:除了每年都有開工利是以外的大利是外,還有工廠獨有的旅遊福利,所以吳女士一做就十幾年。花園大廈重建在即,還幸能夠原區安置,令不想重新適應新環境的吳女士安心不少。